沈帥青:「白色」奧斯卡 有色演員止步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1/21 08:00

分享:

分享:

下月底舉行的奧斯卡頒獎禮,這兩天已在全球熱議,此並非預測誰得獎,而是抨擊候選名單白人當道,譏諷是「白色奧斯卡」。類似爭拗已多年,惟要改變,豈是靠輿論壓力就做到?

一年一度的奧斯卡,上周公布候選名單,沒想到名單甫出爐,就惹來網民爭相批評,紛紛在Twitter等社交網站,斥「奧斯卡太白了」(Oscars So White),此更成為熱門Hashtag。

何謂太白?原來今年是連續第二年,名單內的所有演員獎項,包括最佳男女主角、男女配角,20個入圍演員清一色是白人,不見有色人種演員,引來爭議。不少人質疑在今屆之中,黑人演員如Will Smith、Idris Elba,都在金球獎得到提名,為何在奧斯卡落選?且由多名黑人主演的拳擊電影《Creed》,雖然入圍最佳男配角,但入圍的卻是戲中唯一白人男主演史泰龍。

「白人玩轉奧斯卡」的說法,向來存在,至今年終於釀出大風波。多個黑人導演、影星如女演員Jada Pinkett Smith等,更聲言杯葛頒獎禮,引得奧斯卡大會亦要走出來回應,承認要改革,例如選出候選人的約6,000名會員之中,94%都是白人,將想辦法實現種族多元等。

連大會都表明改革,是否可寄望未來有更多黑人、拉丁裔、亞裔演員入圍?現實情況未必如此樂觀,因奧斯卡有多大的改革動力,惹人質疑,即使屢有爭議,但依然全球最多人睇、最受矚目,且沒有其他頒獎禮能夠匹敵,未見得願意大幅改革,尤其是欠缺種族多元的爭議,早已持續多年,一直不見改善。

更甚的是,如果要改革,單是從奧斯卡着手,根本並不足夠,要改革的,更是整個荷里活電影工業。荷里活雖然形象開放,但事實上,一向都是白人主導的世界,非白人者寥寥,且難有地位,例如少有黑人做主角,又或從事幕後的有色人種,也攀不上高位等。

南加州大學去年就統計了2007至2014年最賣座的700部荷里活電影,結果發現有對白的角色比例,多年來白人均佔超過70%,黑人約12%,亞裔僅約5%。且幕後也是白人天下,在2014年最賣座的100部電影中,由黑人導演的只有5部。

有色人種出現少,與片商的選擇不無關係,且不時有爭議。例如在2010年,荷里活決定把一套動畫翻拍成電影《神風終極戰士》,在原作之中主角都是亞洲人,但改編成電影後就變了全部白人,反派演員才由亞裔擔任,當時已備受批評。

甚至荷里活還有一不成文的規矩,就是很少有不同種族的戀人配搭。美國雜誌《Fast Company》就曾形容,黑人與白人分當男女主角,幾乎是荷里活電影的禁忌。以此來說,近來《星球大戰》的一黑一白主角搭檔,可說是異數了。

大片商都重用白人,有色人種要在荷里活佔一席位,自然不容易,箇中原因,究竟是由於觀眾的口味,由白人當主角有較高票房所致?還是片商根本不願提供更多機會予非白人?這可能是雞與雞蛋的問題,難有定論,但若此情況不改,非白人演員亦難有出頭天。

要改變現狀,固然各方的抗議,可以施加壓力,例如推動奧斯卡在未來加入新會員時,增加更多不同種族的會員等。

但更大的力量,始終是來自最實際的觀眾市場。荷里活電影要擴展收益,近年皆更多顧及海外市場,如南美洲、印度、中國等,為此更多起用當地的演員,甚至逐漸安排有更吃重的戲份,甚至做主角。能夠多曝光、有重要角色,才更能增加獲提名的機率吧?這可能才是真正能帶來改變的因素。

改變皆有阻力,奧斯卡、荷里活亦一樣,既是奧斯卡的現行會員,未必願意步伐太快,且若整個荷里活工業的轉變,將影響眾多的白人既得利益者,要想看到種族多元的奧斯卡頒獎禮?相信難在短期內發生。

撰文 : 沈帥青